根据泉州市委统一安排,1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泉州市委宣讲团报告会在南安举行。泉州市委宣讲团成员,泉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垂生作宣讲报告。南安市委书记张桂森主持报告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连赞,市政协主席庄国阳出席。
报告会上,庄垂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深刻认识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全面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等方面,紧密结合泉州、南安实际,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展开系统宣讲和深度阐释。与会同志表示,报告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全面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具有很好的启发指导作用。
张桂森在主持报告会时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泉州市委宣讲团来南安宣讲为契机,趁热打铁、加压加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奋勇争先、再上台阶”思想解放,系统制定学习计划和宣传贯彻方案,全面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覆盖的浓厚氛围,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安实践的强大合力。要主动识变应变,积极抢抓四中全会释放的新政策、新风口、新市场、新投向,深度思考“何以南安、何为南安、何向南安”时代之问,立足打造厦漳泉都市圈支点城市、泉州环湾城市群重要节点、新型工业化城市标杆等战略定位,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南安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要全力决战决胜,锚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统筹抓好经济运行调度、重点项目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社会安定稳定等工作,全力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红,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
南安市四套班子领导,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雪峰开发区)宣传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各民主党派主委或专职副主委、南安市委宣讲团成员、市直学校和在南高校教师代表等参加。
报告会后,泉州市委宣讲团一行前往南安市成功开发区,与日用轻工、消防、阀门等行业企业代表和基层党员干部交流互动,并实地走访考察企业。
近日,南安获泉州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专项资金267万元。专项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治理环境问题突出、乡村振兴试点的村庄。
此次资金支持将进一步补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污水治理成效,助力实现“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让乡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20日,南安市霞美镇联合南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展排水许可证集中办理培训会(第一期),切实解决企业排水许可证办理过程中的实操难题。
“先看范本、再填材料,心里就有底了。”会上,工作人员以官方范本为例,围绕申请表、水质检测报告、管网平面图等核心材料,逐项拆解填报要点、易错细节及提交要求,手把手指导企业准确填报,平均可节省企业2次—3次退件修改时间。
“租赁的厂房应以谁为申请主体办理排水证?”“一栋楼有多户产权,应该如何办理?”针对高频共性问题,工作人员采取“企业提问+业务答疑”模式现场集中回复,让企业了然于心。参会企业代表王先生说:“来之前一头雾水,今天一次性把‘雷区’都排掉了,回去就能准备好材料。”
会后还设置了临时咨询台,工作人员针对企业实际经营场景中的特殊排水情况、材料准备难点等问题进行细致解答,确保企业“带着疑问来,拿着方案走”。
清澈的河水沿着新修的灌溉渠道流淌,滋养着两岸农作物;机耕道上,农机穿梭运送农资;千亩茶园里,茶农趁着晴好天气修剪枝条……眼下正值秋冬农业管护关键期,南安市眉山乡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眉山乡锚定“生态优先、产业赋能”发展方向,探索生态治理与农业发展协同推进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该乡以制度保障为核心,建立专项工作专班机制,实行生态治理责任清单化管理,将各环节责任精准落实到人。截至目前,当地已专项投入547.29万元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上千公顷区域的封禁治理,构建起多层次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区域生态涵养能力显著提升,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在夯实生态基础的同时,眉山乡聚焦农业生产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成580米机耕道路,有效解决农机通行与农资运输难题;修建约3公里排水沟及配套蓄水池,构建高效农田排灌体系,保障农作物灌溉需求。此外,当地还同步栽植千余株生态树木,升级打造水保生态园,实现生态治理与农业示范功能有机融合。水系治理方面,该乡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新建1320米生态护岸,完成2045米河道清淤清障,通过修建拦沙坝、过河汀步及修复灌溉渠道,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双赋能”。
如今,生态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眉山乡大力发展茶叶、柑橘等特色种植产业,培育多家农产品合作社,推动“生态+农业+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下一步,眉山乡将继续深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更加绚丽多彩。